close
塵封檔案喚醒杭州建市記憶
內容摘要:杭州何時被稱為“杭州市”的?首任杭州市市長是誰……正值杭州建市90周年之際,杭州市檔案局(館)利用檔案館館藏檔案及廣泛收集的有關資料,舉辦瞭《杭州建市檔案史料展》。
關鍵詞:杭州;杭州市;檔案;錢塘江;市政住宅化糞池清理台中通水管
作者簡介:
杭州何時被稱為“杭州市”的?最早的杭州市政府辦公地在什麼地方?首任杭州市市長是誰……正值杭州建市90周年之際,杭州市檔案局(館)利用檔案館館藏檔案及廣泛收集的有關資料,舉辦瞭《杭州建市檔案史料展》。展覽主要內容包括1927年杭州設市情況、行政區劃的演變、建市初期市政情況、城市設計和規劃以及民生情況。展出展板157塊,檔案史料427件,其中實物105件。這些珍貴的歷史檔案圖文並茂地講述瞭杭州市的城市變遷。
一本日記還原杭州市誕生記
“民國元年(1912年)二月,撤並仁和、錢塘2縣成立杭縣,作為浙江省會駐地,杭縣也就是杭州市的前身。百餘年前,孫中山先生對杭州寄予厚望,希望將杭州建設成為‘全國之模范’。1927年5月17日,《杭州市暫行條例》通過,劃杭縣城區建杭州市,杭州市政廳奉命成立,邵元沖擔任第一任廳長(當時稱市長),同年6月20日,又奉令改為杭州市政府,廳長正式改稱市長,杭州正式稱‘杭州市’。杭州市政府的位置在今天的六公園湖濱路附近,據說是由楊公祠改建的,不過這個建築如今已經找不到瞭。”杭州市檔案局講解員李鳳雲介紹,杭州市成立後,下設城區、西湖、江幹、會堡、湖墅、皋塘6個區,其中西湖、江幹一直沿用至今。當時,杭州市面積910平方公裡,38萬人。1958年11月,蕭山、富陽歸屬杭州市。1963年5月,建德、淳安歸屬杭州市。自此,杭州現在的模樣成形。
展出的《邵元沖日記》寫道:“5月11日,星期三:午前省務會議,對於杭州市條例大體通過。午後約默君、伯樵、遠帆、厲生共商籌備市政事。”“5月17日,星期二:午後二時頃在省屬大禮堂舉行市長宣誓就職典禮,各界、各團體代表到者約二百人……”
“邵元沖上任後,推出杭州建市後第一份市政設想與規劃,提出‘市政八條’。”李鳳雲介紹,這“市政八條”包括戶口調查、市區測量,著手市政基礎規劃;興辦自來水廠改善居民飲水狀況;建菜市場、居民遊藝所、收容所及醫療機構,同時發展教育、改善交通、清淤西湖等八大民生工程。
“市長令”一發,杭州市的建設就隨之啟動。比如“小菜場”,馬上規劃瞭一幢開放式的二層小樓,設計很先進,起初計劃在茅廊巷,後來改到瞭龍翔橋。西湖也馬上開始人工挖泥、清淤,湖心亭、三潭印月都作瞭整治,湖濱路鋪上瞭柏油。整個城市,道路、自來水、電氣化工程、市政交通、疏浚河道等全面鋪開。
老一輩的夢想已成為現實
在展覽上,還有一份報紙的簡報《一個外國記者所見的杭州》引起瞭記者的興趣,這是1947年金庸先生的譯作。簡報上如是描述:杭州人口在增加中,商業也漸見繁盛……主要的道路正在整理下水道,現在正預備建造一條貫穿本城南北的良好馬路。甚至有準備行駛電力車的計劃……當年,有個常駐上海的外國記者到杭州度瞭幾天假後,用英文寫瞭一篇遊記刊登在上海的《字林西報》上。1945年抗戰勝利後,金庸曾在杭州的《東南日報》暫任外勤記者,當時用本名查良鏞翻譯瞭這篇文章。
滔滔錢塘江,將浙江大地一分為二。自古以來,錢塘江兩岸人民來往全仗舟楫,十分不便。1931年,當時的浙江省建設廳廳長曾養甫就建議在錢塘江上建造一座橫跨錢塘江的大橋,方台中洗水塔便兩岸人民出行。
1934年,橋梁專傢楊建上書政府,建議將建橋改為建過江隧道,即在錢塘江底建一條寬12米的隧道,隧道裡既有火車軌道、電車軌道,也有汽車道、人行道。選址在如今錢江四橋(復興大橋)的位置。這份建議報告書圖文並茂,連隧道的設計圖以及詳細的預算都出現在本次展覽上。“可惜,當時由於國內的施工技術以及戰爭等原因,該計劃最終未能實現。”杭州市檔案局編研處處長方健說。
如今錢塘江上有10座跨江大橋,慶春路隧道、錢江隧道也已開通。2016年,杭州發佈瞭《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專項規劃(2012-2020年)》,錢塘江底要建7條過江隧道。昔日的天塹如今已成通途,老一輩的夢想成為現實。
(本報杭州6月6日專電)
內容摘要:杭州何時被稱為“杭州市”的?首任杭州市市長是誰……正值杭州建市90周年之際,杭州市檔案局(館)利用檔案館館藏檔案及廣泛收集的有關資料,舉辦瞭《杭州建市檔案史料展》。
關鍵詞:杭州;杭州市;檔案;錢塘江;市政住宅化糞池清理台中通水管
作者簡介:
杭州何時被稱為“杭州市”的?最早的杭州市政府辦公地在什麼地方?首任杭州市市長是誰……正值杭州建市90周年之際,杭州市檔案局(館)利用檔案館館藏檔案及廣泛收集的有關資料,舉辦瞭《杭州建市檔案史料展》。展覽主要內容包括1927年杭州設市情況、行政區劃的演變、建市初期市政情況、城市設計和規劃以及民生情況。展出展板157塊,檔案史料427件,其中實物105件。這些珍貴的歷史檔案圖文並茂地講述瞭杭州市的城市變遷。
一本日記還原杭州市誕生記
“民國元年(1912年)二月,撤並仁和、錢塘2縣成立杭縣,作為浙江省會駐地,杭縣也就是杭州市的前身。百餘年前,孫中山先生對杭州寄予厚望,希望將杭州建設成為‘全國之模范’。1927年5月17日,《杭州市暫行條例》通過,劃杭縣城區建杭州市,杭州市政廳奉命成立,邵元沖擔任第一任廳長(當時稱市長),同年6月20日,又奉令改為杭州市政府,廳長正式改稱市長,杭州正式稱‘杭州市’。杭州市政府的位置在今天的六公園湖濱路附近,據說是由楊公祠改建的,不過這個建築如今已經找不到瞭。”杭州市檔案局講解員李鳳雲介紹,杭州市成立後,下設城區、西湖、江幹、會堡、湖墅、皋塘6個區,其中西湖、江幹一直沿用至今。當時,杭州市面積910平方公裡,38萬人。1958年11月,蕭山、富陽歸屬杭州市。1963年5月,建德、淳安歸屬杭州市。自此,杭州現在的模樣成形。
展出的《邵元沖日記》寫道:“5月11日,星期三:午前省務會議,對於杭州市條例大體通過。午後約默君、伯樵、遠帆、厲生共商籌備市政事。”“5月17日,星期二:午後二時頃在省屬大禮堂舉行市長宣誓就職典禮,各界、各團體代表到者約二百人……”
“邵元沖上任後,推出杭州建市後第一份市政設想與規劃,提出‘市政八條’。”李鳳雲介紹,這“市政八條”包括戶口調查、市區測量,著手市政基礎規劃;興辦自來水廠改善居民飲水狀況;建菜市場、居民遊藝所、收容所及醫療機構,同時發展教育、改善交通、清淤西湖等八大民生工程。
“市長令”一發,杭州市的建設就隨之啟動。比如“小菜場”,馬上規劃瞭一幢開放式的二層小樓,設計很先進,起初計劃在茅廊巷,後來改到瞭龍翔橋。西湖也馬上開始人工挖泥、清淤,湖心亭、三潭印月都作瞭整治,湖濱路鋪上瞭柏油。整個城市,道路、自來水、電氣化工程、市政交通、疏浚河道等全面鋪開。
老一輩的夢想已成為現實
在展覽上,還有一份報紙的簡報《一個外國記者所見的杭州》引起瞭記者的興趣,這是1947年金庸先生的譯作。簡報上如是描述:杭州人口在增加中,商業也漸見繁盛……主要的道路正在整理下水道,現在正預備建造一條貫穿本城南北的良好馬路。甚至有準備行駛電力車的計劃……當年,有個常駐上海的外國記者到杭州度瞭幾天假後,用英文寫瞭一篇遊記刊登在上海的《字林西報》上。1945年抗戰勝利後,金庸曾在杭州的《東南日報》暫任外勤記者,當時用本名查良鏞翻譯瞭這篇文章。
滔滔錢塘江,將浙江大地一分為二。自古以來,錢塘江兩岸人民來往全仗舟楫,十分不便。1931年,當時的浙江省建設廳廳長曾養甫就建議在錢塘江上建造一座橫跨錢塘江的大橋,方台中洗水塔便兩岸人民出行。
1934年,橋梁專傢楊建上書政府,建議將建橋改為建過江隧道,即在錢塘江底建一條寬12米的隧道,隧道裡既有火車軌道、電車軌道,也有汽車道、人行道。選址在如今錢江四橋(復興大橋)的位置。這份建議報告書圖文並茂,連隧道的設計圖以及詳細的預算都出現在本次展覽上。“可惜,當時由於國內的施工技術以及戰爭等原因,該計劃最終未能實現。”杭州市檔案局編研處處長方健說。
如今錢塘江上有10座跨江大橋,慶春路隧道、錢江隧道也已開通。2016年,杭州發佈瞭《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專項規劃(2012-2020年)》,錢塘江底要建7條過江隧道。昔日的天塹如今已成通途,老一輩的夢想成為現實。
(本報杭州6月6日專電)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