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京大屠殺歷史背景
淞滬會戰失利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展開對中國全面大規模侵略。同年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軍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展開淞滬會戰。戰役初期,日軍於上海久攻不下,但日軍進行戰役側翼機動,11月5日在杭州灣的全公亭、金山衛間登陸,中國軍隊陷入嚴峻形勢,戰局急轉直下。
1937年11月8日蔣中正下令全線撤退,四天後上海失守,淞滬會戰結束。上海被日本占領後,日軍趁勢分三路急向南京進犯。中國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公裡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由於下達撤退命令過於倉促,後方國防工事交接發生失誤,隨著日軍轟炸機的大范圍轟炸,撤退演變為大潰敗,雖然錫澄線上的江陰保衛戰對阻擊日軍海軍逆江而上進犯內地有重要意義,但南部無錫的快速陷落使錫澄國防線基本沒有發揮作用,使北路日軍主力一路順利到達南京。中華民國首都南京處於日軍的直接威脅之下。由於從上海的撤退組織的極其混亂,中國軍隊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組織起有效抵抗。
南京保衛戰
中國統帥部此時深感事態嚴重,在17日和18日三次開會討論南京防禦的問題。會議上多數將領認為部隊亟需休整,而南京在軍事上無法防禦,建議僅僅作象征性的抵抗,隻有唐生智以南京是國傢首都、孫中山陵寢所在,以及國際觀瞻和掩護部隊後撤等理由,主張固守南京。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期望保衛首都的作戰對納粹德國的外交調停有利,並且以為能夠等到蘇聯的軍事介入。出於內政和外交上的考慮,蔣介石最終采納瞭唐生智的建議,決定"短期固守"南京1至2個月,於11月26日任命唐(階級上將)為南京衛戍軍司令長官,負責南京保衛戰。副司令長則為羅卓英及劉興。
電動床 根據堅守南京的決策,中國統帥部在12月初日軍接近南京城之前共調集瞭約13個師又15個團共10萬餘人(一說約15萬人)的部隊保衛南京。這些部隊中有很多單位剛剛經歷瞭在上海的苦戰和之後的大潰退,人員嚴重缺編且士氣相當低落,而新補充的數萬士兵大多沒有完成訓練。唐生智多次公開表示誓與南京城共存亡,對蔣介石則承諾沒有命令決不撤退。為瞭防止部隊私自過江撤退,唐生智采取瞭背水死戰的態度。他下令各部隊把控制的船隻交給司令部,又將下關至浦口的兩艘渡輪撤往武漢,還命令第36師封鎖從南京城退往下關碼頭的唯一通道挹江門,這一"破釜沉舟"的命令給後來的悲劇性撤退埋下瞭隱患。
1937年11月20日,中國國民黨政府發表《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政府機關、學校紛紛遷往內地,很多市民也逃離瞭南京。在6月有101.5萬城鄉居民的南京市,到瞭12月初的常住人口據估計還有46.8萬至56.8萬人,這還不包括軍人和從前方逃亡到南京的難民。 22日,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留在南京的二十多位西方僑民成立瞭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他們提出在南京城的西北部設立一個給平民躲避炮火的安全區。29日,南京市市長宣佈承認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並為安全區提供糧食、資金和警察。唐生智還承諾將部隊撤出安全區。1937年12月5日,國際委員會收到日本政府模棱兩可的回復,隨即開始瞭安全區的工作。
1937年12月1日,日軍攻占江陰要塞,同日,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衛戰開始。
1937年12月2日,江陰防線失守中國海軍主力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在中日江陰海戰中被全數擊沉,作為南京國民政府唯一一道拱衛京畿的水上屏障失守。
1937年12月10日日軍發起總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達突圍、撤退命令,中國軍隊的抵抗就此瓦解。
日軍進攻南京
日本原本打算在上海附近消滅中國軍隊的主力,從而迫使中國國民黨政府屈服。然而,日本上海派遣軍在淞滬戰場苦戰三個月,受到瞭慘重的損失,日本決策層在是否直接進攻南京的問題上產生瞭分歧。因為顧慮蘇聯在北方的軍事威脅,日軍參謀本部次長多田駿等人主張"不擴大"戰事。因此,11月7日東京將上海派遣軍與第10軍臨時編組為華中方面軍的時候,將方面軍的作戰區域限制在蘇州、嘉興一線(即"制令線")以東。而日軍戰地指揮官卻強烈要求進攻南京:15日,柳川平助的第10軍無視參謀本部的命令,決定趁中國軍隊潰退"獨斷敢行"地"全力向南京追擊";22日,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鼓動參謀本部放棄"不擴大"方針,稱"為瞭使事變迅速解決,乘現在敵人的劣勢,必須攻占南京"。11月下旬,日軍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全面越過"制令線",分別沿著太湖的南、北兩側開始向常州、湖州進攻。鑒於前線進展迅速的既成事實,24日東京大本營廢除瞭"制令線",並在12月1日下達瞭攻占南京的正式命令。
進攻南京的作戰開始後不久,瘋狂前進的作戰部隊就把輜重部隊遠遠拋在身後,由於日軍原本沒有深入內陸作戰的後勤準備,部隊立即面臨著糧食供給中斷的嚴重問題,日本軍司令部於是下達瞭實際是要部隊搶劫的"就地征收"命令。日軍在搶劫中通常伴隨著奸淫婦女的暴行,為瞭掩蓋自己搶劫和強奸的罪惡,日軍除瞭殺死受害人,還經常放火燒毀整個村莊。
南京淪陷
1937年12月8日,日軍全面占領瞭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開始向外廓陣地進攻。11日晚,蔣介石通過顧祝同電告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圖整理而期反攻"。12日,日軍第6師團一部突入中華門但未能深入,其餘城垣陣地還在中國軍隊手中。負責防守中華門的第88師師長孫元良擅自帶部分部隊向下關逃跑,雖被第36師師長宋希濂勸阻返回,但已經造成城內混亂。下午,唐生智倉促召集師以上將領佈置撤退。按照撤退部署,除第36師掩護司令部和直屬部隊從下關渡江以外,其他部隊都要從正面突圍,但唐生智擔心屬於中央軍嫡系在突圍中損失太大,又口頭命令第87師、第88師、第74軍和教導總隊"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這個前後矛盾的命令使中國軍隊的撤退更加混亂。會議結束後,隻有屬於粵系的第66軍和第83軍在軍長葉肇和鄧龍光帶領下向正面突圍,在付出巨大代價後成功突破日軍包圍,第159師代師長羅策群戰死。其他部隊長官大多數沒有向下完整地傳達撤退部署,就各自拋下部隊前往江邊乘事先控制的船隻逃離。這些部隊聽說長官退往下關,以為江邊已經做好瞭撤退準備,於是放棄陣地湧向下關一帶。負責封鎖挹江門的第36師沒有接到允許部隊撤退的命令,和從城內退往下關的部隊發生沖突,很多人被打死或踩死。12日晚,唐生智與司令部成員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輪從下關煤炭港逃到江北,此後第74軍一部約5000人以及第36師也從煤炭港乘船過江,第88師一部和第156師在下關乘自己控制的木船過江。逃到下關的中國守軍已經失去建制,成為混亂的散兵,其中有些人自己紮筏過江,很多人淹死、或是被趕到的日軍射殺在江中。大部分未能過江或者突圍的中國士兵流散在南京街頭,不少人放棄武器,換上便裝躲入南京安全區。13日晨,日軍攻入南京城,開始瞭長達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殺。
電動床台灣電動床工廠
3A53012C9B2EB694
淞滬會戰失利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展開對中國全面大規模侵略。同年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軍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展開淞滬會戰。戰役初期,日軍於上海久攻不下,但日軍進行戰役側翼機動,11月5日在杭州灣的全公亭、金山衛間登陸,中國軍隊陷入嚴峻形勢,戰局急轉直下。
1937年11月8日蔣中正下令全線撤退,四天後上海失守,淞滬會戰結束。上海被日本占領後,日軍趁勢分三路急向南京進犯。中國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公裡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由於下達撤退命令過於倉促,後方國防工事交接發生失誤,隨著日軍轟炸機的大范圍轟炸,撤退演變為大潰敗,雖然錫澄線上的江陰保衛戰對阻擊日軍海軍逆江而上進犯內地有重要意義,但南部無錫的快速陷落使錫澄國防線基本沒有發揮作用,使北路日軍主力一路順利到達南京。中華民國首都南京處於日軍的直接威脅之下。由於從上海的撤退組織的極其混亂,中國軍隊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組織起有效抵抗。
南京保衛戰
中國統帥部此時深感事態嚴重,在17日和18日三次開會討論南京防禦的問題。會議上多數將領認為部隊亟需休整,而南京在軍事上無法防禦,建議僅僅作象征性的抵抗,隻有唐生智以南京是國傢首都、孫中山陵寢所在,以及國際觀瞻和掩護部隊後撤等理由,主張固守南京。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期望保衛首都的作戰對納粹德國的外交調停有利,並且以為能夠等到蘇聯的軍事介入。出於內政和外交上的考慮,蔣介石最終采納瞭唐生智的建議,決定"短期固守"南京1至2個月,於11月26日任命唐(階級上將)為南京衛戍軍司令長官,負責南京保衛戰。副司令長則為羅卓英及劉興。
電動床 根據堅守南京的決策,中國統帥部在12月初日軍接近南京城之前共調集瞭約13個師又15個團共10萬餘人(一說約15萬人)的部隊保衛南京。這些部隊中有很多單位剛剛經歷瞭在上海的苦戰和之後的大潰退,人員嚴重缺編且士氣相當低落,而新補充的數萬士兵大多沒有完成訓練。唐生智多次公開表示誓與南京城共存亡,對蔣介石則承諾沒有命令決不撤退。為瞭防止部隊私自過江撤退,唐生智采取瞭背水死戰的態度。他下令各部隊把控制的船隻交給司令部,又將下關至浦口的兩艘渡輪撤往武漢,還命令第36師封鎖從南京城退往下關碼頭的唯一通道挹江門,這一"破釜沉舟"的命令給後來的悲劇性撤退埋下瞭隱患。
1937年11月20日,中國國民黨政府發表《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政府機關、學校紛紛遷往內地,很多市民也逃離瞭南京。在6月有101.5萬城鄉居民的南京市,到瞭12月初的常住人口據估計還有46.8萬至56.8萬人,這還不包括軍人和從前方逃亡到南京的難民。 22日,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留在南京的二十多位西方僑民成立瞭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他們提出在南京城的西北部設立一個給平民躲避炮火的安全區。29日,南京市市長宣佈承認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並為安全區提供糧食、資金和警察。唐生智還承諾將部隊撤出安全區。1937年12月5日,國際委員會收到日本政府模棱兩可的回復,隨即開始瞭安全區的工作。
1937年12月1日,日軍攻占江陰要塞,同日,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衛戰開始。
1937年12月2日,江陰防線失守中國海軍主力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在中日江陰海戰中被全數擊沉,作為南京國民政府唯一一道拱衛京畿的水上屏障失守。
1937年12月10日日軍發起總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達突圍、撤退命令,中國軍隊的抵抗就此瓦解。
日軍進攻南京
日本原本打算在上海附近消滅中國軍隊的主力,從而迫使中國國民黨政府屈服。然而,日本上海派遣軍在淞滬戰場苦戰三個月,受到瞭慘重的損失,日本決策層在是否直接進攻南京的問題上產生瞭分歧。因為顧慮蘇聯在北方的軍事威脅,日軍參謀本部次長多田駿等人主張"不擴大"戰事。因此,11月7日東京將上海派遣軍與第10軍臨時編組為華中方面軍的時候,將方面軍的作戰區域限制在蘇州、嘉興一線(即"制令線")以東。而日軍戰地指揮官卻強烈要求進攻南京:15日,柳川平助的第10軍無視參謀本部的命令,決定趁中國軍隊潰退"獨斷敢行"地"全力向南京追擊";22日,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鼓動參謀本部放棄"不擴大"方針,稱"為瞭使事變迅速解決,乘現在敵人的劣勢,必須攻占南京"。11月下旬,日軍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全面越過"制令線",分別沿著太湖的南、北兩側開始向常州、湖州進攻。鑒於前線進展迅速的既成事實,24日東京大本營廢除瞭"制令線",並在12月1日下達瞭攻占南京的正式命令。
進攻南京的作戰開始後不久,瘋狂前進的作戰部隊就把輜重部隊遠遠拋在身後,由於日軍原本沒有深入內陸作戰的後勤準備,部隊立即面臨著糧食供給中斷的嚴重問題,日本軍司令部於是下達瞭實際是要部隊搶劫的"就地征收"命令。日軍在搶劫中通常伴隨著奸淫婦女的暴行,為瞭掩蓋自己搶劫和強奸的罪惡,日軍除瞭殺死受害人,還經常放火燒毀整個村莊。
南京淪陷
1937年12月8日,日軍全面占領瞭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開始向外廓陣地進攻。11日晚,蔣介石通過顧祝同電告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圖整理而期反攻"。12日,日軍第6師團一部突入中華門但未能深入,其餘城垣陣地還在中國軍隊手中。負責防守中華門的第88師師長孫元良擅自帶部分部隊向下關逃跑,雖被第36師師長宋希濂勸阻返回,但已經造成城內混亂。下午,唐生智倉促召集師以上將領佈置撤退。按照撤退部署,除第36師掩護司令部和直屬部隊從下關渡江以外,其他部隊都要從正面突圍,但唐生智擔心屬於中央軍嫡系在突圍中損失太大,又口頭命令第87師、第88師、第74軍和教導總隊"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這個前後矛盾的命令使中國軍隊的撤退更加混亂。會議結束後,隻有屬於粵系的第66軍和第83軍在軍長葉肇和鄧龍光帶領下向正面突圍,在付出巨大代價後成功突破日軍包圍,第159師代師長羅策群戰死。其他部隊長官大多數沒有向下完整地傳達撤退部署,就各自拋下部隊前往江邊乘事先控制的船隻逃離。這些部隊聽說長官退往下關,以為江邊已經做好瞭撤退準備,於是放棄陣地湧向下關一帶。負責封鎖挹江門的第36師沒有接到允許部隊撤退的命令,和從城內退往下關的部隊發生沖突,很多人被打死或踩死。12日晚,唐生智與司令部成員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輪從下關煤炭港逃到江北,此後第74軍一部約5000人以及第36師也從煤炭港乘船過江,第88師一部和第156師在下關乘自己控制的木船過江。逃到下關的中國守軍已經失去建制,成為混亂的散兵,其中有些人自己紮筏過江,很多人淹死、或是被趕到的日軍射殺在江中。大部分未能過江或者突圍的中國士兵流散在南京街頭,不少人放棄武器,換上便裝躲入南京安全區。13日晨,日軍攻入南京城,開始瞭長達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殺。
電動床台灣電動床工廠
3A53012C9B2EB694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